喝第十四杯茶,聽十四段故事

今天訪問的社員是我們的洪玉瑛女士,還有老公林銘洲先生,現在的茶園都是林大哥在打理的比較多,林大哥說原本的工作就是在農糧署裡面,一開始是接手業務部分的工作,後來才開始慢慢自己種茶,到現在有了11個年頭了,目前退休後就專職在種茶上,林大哥提到「早期自己的茶園都是種植四季春跟翠玉比較多,但是後來為了改成有機農法的種植方式,全部換掉都改種植金萱茶,因為金萱比較抗病蟲害,也比較好管理。」

 

詢問到林大哥,茶樹換品種是不是需要個過渡期?林大哥說「是沒錯,一般茶樹換新都會有二到三年的收入歸零,不過還好種植面積不是很大一片,所以才勉強可以做到,除此之外,我還一起做了調整好方便管理,像是在茶園外圍建立一道防風林來擋一些飄過來的農藥,雖然會犧牲一些種植面積,卻很值得,因為有機的環境要建立需要很長的時間,而破壞掉卻很容易。」

 

談到碰到的困難,洪姐姐接著說道「種植都不是大問題,問題在銷售,因為是有機的茶葉,所以施肥啊、除草啊,都需要很仔細,而且花人力,人力成本就是個很大的開銷,更別說採茶了,雖然現在能用機採,但還是會有客戶希望喝到手採的茶,這個也需要人力,所以在銷售上的價格就會比較高,很多人是沒辦法接受這個價格的,畢竟外面的茶都有公道價,不過我是看好這塊的,因為政府有在推動,再來用有機的方式種植才不會傷害土地,而越多人用有機種植,這個價格就會慢慢調降,就會有越多的人負擔的起,我們就算是有機的領頭羊囉。」

 

聊到最後,林大哥與洪姐姐跟我們分享了一些心得「其實種植有機並不辛苦,有機,是在土地上創造生態系統,讓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諧共存,評判的標準是,當你的土地開始有生態鏈出現,就表示種植有機的方式成功了,別害怕辛苦,因為會有不一樣的收穫,向別人可能一年採茶四次到五次,可是我卻連續四年採到了七次,這一切都歸功於自然的力量,別人擔心土地酸化,我卻不用擔心,所以說每件事情都會有回報,只是自己有沒有注意到而已,下次有機會也歡迎到我們的茶園走走,看看美好的自然生態。」

 

1059904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林銘洲大哥與洪玉瑛女士)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臺灣茶葉合作社 的頭像
    臺灣茶葉合作社

    臺灣茶葉運銷合作社

    臺灣茶葉合作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