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臺灣的茶樹除了野生的山茶以外,很多品種都是從國外引進,而從日據時代就開始有研究茶樹品種改良的機構,當時的名稱為臺灣總督府農業試驗所,日據時代結束後,留下四種茶樹的產量是最大的,品種分別是青心烏龍、青心大冇(ㄇㄡˇ)、大葉烏龍、硬枝紅心。

 

民國57年是臺灣茶種重要的一年,民國57年以前所改良的品種都稱為台農系列,當時所測試出來的品種有好幾百種,直到民國57年過後整個統整,農業實驗所分出了一個分支專門處理與研究茶葉,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熟悉的茶業改良場,茶業改良場對台農系列進行了一系列的整併,最後改名為臺茶系列,目前總共有23支臺茶系列品種。

 

比起臺農擁有幾百號的品種,而臺茶卻只有23支,最大的差別有兩點,第一點是臺茶整併台農系列許多相近的品種,經過再次篩選與淘汰,最後才留下幾支合適的品種進入臺茶系列,第二點是茶樹的育種過程,每一個被命名的臺茶品種需要經過一系列篩選,早期一個篩選流程完整跑完需要35年的時間才有辦法完成,後來在民國90年後,各項農業科技進步,育種過程也進行了調整,一個品種的育種周期縮短為21年就可以完成,也因為每個程序上都需要反覆測試,才能保證育種出來茶樹品種具有獨特性。

 

品種

名稱

命名年

適製性

臺茶1號

N/A

1969

紅茶/眉茶

臺茶2號

N/A

1969

紅茶/眉茶

臺茶3號

N/A

1969

紅茶/眉茶

臺茶4號

N/A

1969

紅茶/眉茶

臺茶5號

N/A

1973

綠茶/烏龍茶/東方美人

臺茶6號

N/A

1973

綠茶/紅茶/東方美人

臺茶7號

N/A

1973

紅茶

臺茶8號

N/A

1973

紅茶

臺茶9號

N/A

1975

綠茶/紅茶

臺茶10號

N/A

1975

綠茶/紅茶

臺茶11號

N/A

1975

綠茶/紅茶

臺茶12號

金萱

1981

包種茶/烏龍茶/紅茶等

臺茶13號

翠玉

1981

包種茶/烏龍茶/紅茶等

臺茶14號

白文

1983

包種茶

臺茶15號

白燕

1983

東方美人/白茶

臺茶16號

白鶴

1983

龍井/包種花胚

臺茶17號

白鷺

1983

東方美人/壽眉

臺茶18號

紅玉

1999

紅茶

臺茶19號

碧玉

2004

包種茶

臺茶20號

迎香

2004

包種茶

臺茶21號

紅韻

2008

紅茶

臺茶22號

沁玉

2014

紅茶/綠茶/東方美人

臺茶23號

山韻

2018

紅茶

 

早期臺灣只有山茶,所以有商人從國外引進其它茶樹的品種,讓臺灣的茶樹開始多樣化,現在我們憑著自己的技術改良與研究,更是培育出了屬於臺灣自己的獨有的茶樹品種,從台茶19號開始就擁有屬於臺灣自己的品種權,而不是國外哪種茶樹的變種,這是個好的開始,也希望未來能讓臺灣好的茶葉持續在國際間流傳。

arrow
arrow

    臺灣茶葉合作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