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在茶行買茶的時候,有沒有聽老闆介紹過比賽茶呢?
到底比賽茶是怎麼評選的呢?
相信大家都滿滿的問號
今天就來跟大家公開比賽茶的過程
今年年初因為疫情的關係,很多活動或比賽不是延後舉辦就是停辦,為許多行業的生計造成困擾,其中一場延後舉辦的比賽就有春茶大賽,幸好疫情的狀況有效的控制,讓春茶的比賽能夠在6月的時候舉辦,以歷史最久也是最有名的鹿谷鄉凍頂烏龍茶大賽來講,今年有5千多件的作品參賽,淘汰率接近5成,最後只有2千多件的茶能讓消費者品嘗到。
我們以鹿谷春茶的評審流程來跟大家說明,冠軍茶是如何的產生
評審過程會有9個步驟
1、收件
由茶農繳交21台斤(12.6公斤)的茶,寄送至主辦單位,主辦單位在收到茶後,會從茶農繳交的茶葉中抽取600公克的茶葉,均分成3份當作初審、複審及展售茶樣用。
2、取樣 編碼
主辦單位會從200公克的茶樣中,取出3公克做為品質鑑定分級使用,而分裝的茶樣上都會以亂數的方式去編碼,以確保評審時的公平與公正性。
3、沖泡 開湯
將3公克的茶葉放入150c.c.的評審杯中,使用沸騰的開水沖泡,計時6分鐘的時間,之後將茶湯倒入評審茶碗中,做為茶湯品質的品評;茶渣留於杯底,供香氣及葉底的審查。
4、審外貌
檢視茶葉(茶乾)的外型、色澤、整齊性、老嫩、芽尖、條索、均勻度等等。
5、觀水色
審視茶湯的色澤、透明度、透澈度及純淨度等等。
6、聞香氣
從審查的茶葉中去辨別香氣的類型、茶種及茶葉的優缺點。
7、評滋味
等待茶湯溫度降至40度左右,開始品嘗與辨別茶湯的濃淡、甘甜苦澀、清爽、生津、喉韻、刺激性、收斂性等等的茶性。
8、觀葉底
透過茶渣的色澤、老嫩、質地、均一性等等,可以辨別出茶葉品種、栽培環境、發酵、焙火等等的製作過程。
9、評定等級
經過上面的所有步驟後,評審會將茶葉評定為A、B、C、D等級,透過記錄存檔並且重複交叉審查,最後會公開核對明碼與密碼,公佈出評審成績。
整個過程結束後,大會會統一包裝與封籤,形成我們俗稱的「比賽茶」
那為什麼會形成比賽茶的風氣呢?
是因為茶農的茶如果自產自售,一斤兩千元的烏龍茶,價格就非常的好,但是有透過比賽,獲得頭等獎以上的殊榮,價格就會上漲到每斤破萬元,還有農會的評鑑與包裝,更是對茶農產品的認證,讓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也多一層保障。
因為今年疫情的關係,所以沒有對外公開參觀,等疫情逐漸減緩,也歡迎需多愛喝茶的朋友一同來共襄盛舉。
鹿谷鄉農會比賽茶等級:
特等獎 > 頭等排名 > 頭等獎 > 貳等獎 > 參等獎 > 三朵梅 > 二朵梅
評審標準︰ 香氣:30%。 滋味:40%。 外觀(含葉底)︰20%。 水色︰10%
(臺灣茶葉運銷合作社製作)
留言列表